现在在国内留学圈盛行的一个说法就是去英国留学非常水。仔细研究发现,其实只因为以下几点:
1. 时间太短,学制太短,学不到东西。
前几天一位同学跟我说,她去年10月去英国读研 纪录片专业,一周两节课,今年3月因为疫情回国,出国总共178天,因为种种原因,实际出勤不到60天。
2. 找工作时用人方视英国竞争力不如美国留学生强势,同条件会被淘汰。
问题摆出来,我们把它拆分开来一点点看:
1. 英国大学真的因为学制短,教不好学生吗?
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好几个点,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就是:
教学质量。
如果真如国人所说,英国学校教育质量不行,那每年的QS,USNEWS排名是如何将英国那么多大学排进前100的呢?难道他们都是靠买排名?
其实大学排名最注重学术声誉和师生比,学术声誉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学术研究力量,师生比从客观角度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,也就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。其中包括,教学标准,教学内容,考核标准。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,在这个信息透明化的时代,对于本科同学,不同学校能学到的东西其实都大同小异。举个例子,耶鲁大学公开课讲心理学,和当初我在华盛顿大学旁听的心理学所说内容大致相同,所以,知识在哪里都是能获得的。
不过,和国内混学历的讲师不一样,英国对于教学人员评判非常严格,只有真正经得住学术考验,有学术能力的人才能获得助理教授头衔,单就专业知识以及能力来看,没有任何问题。
同样的,英国大学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相比于美国,更加严格,每学期的学生平均分不到70都非常正常。在学习到的知识相同的情况下,英国对于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业的评判明显更加优秀。虽然学时短,但是每个学期都过的如临大敌,作业如山,在此基础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锤炼而不是课程简单。
因此,无法由此得出英国大学水的观点。
2. 为什么HR觉得英国大学水?
HR不一定是海归,所以他可能也不混留学圈,他能评判出英国大学水不水的一个重要标准除了排名以外就是,毕业生质量。
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,因为英国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美国、加拿大,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研究生的课业压力太重,大部分学生没有精力和机会去练习口语和交流能力,同时美国留学生较为分散学制较为有缓有急,和老外接触时间更长更容易融入西方文化。而英国研究生在国内出国人群中占大头,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刻板印象。
这里就是为什么英国留学生找工作时竞争力相对较差的原因,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而不是学校。
3. 同时竞争力还与实习背景有关,美国留学生有了OPT以后可以选择的本地公司范围较广,因为美国是各大头部科技和金融公司的总部,相比之下英国没有那么多的本地企业可以选择,实习机会相对较少。
4. 所以我们该如何拯救?
既然有了重点,我们就要抓住重点对症下药
第一步,提高英语水平,用英语交流,主动聊天或者练习口语,发现不足,促使自己进步,多看看英文新闻,电视剧等等
第二步,提高绩点,以高GPA毕业。不仅有利于求职更有利于未来申请硕士、博士
第三步,有些同学问,自己就是不擅长学习或者语言,但是又想去读名校,那该怎么办?
可以来找我,
录取,无门槛录取世界名校。